關閉
SI-logo-black-png.png

盈信投資長期以來代表我們的客戶管理投資組合,並持有某些公司的股份超過20年。盈信投資於1988年開始他們的第一個投資策略。

了解更多

公用事業99%為實幹,人工智能佔1%的概念力

市場出現前所未見的電力需求,帶動美國公用事業公司的盈利預測上升

為滿足電力需求浪潮,企業需要投資於新一代的可再生能源及可燃氣發電

特朗普政府可能調整降通脹法案,而不會廢除法例。不過,未來6至12個月的前景仍欠明朗

 

不久前,我出席了2024年Edison Electric Institute(EEI)金融研討會。該會於佛羅里達州荷里活市(Hollywood, Florida)舉行,是美國最大規模的公用事業研討會。在會上,我與26間受規管電力及可燃氣公用事業公司的管理團隊見面。

負荷大幅增長¹

今年的會議主題,是數據中心/人工智能、電氣化及製造業在岸發展,使美國迎來空前巨大的電力需求浪潮。電力需求就在眼前,而且迅速上升,公用事業公司需要對電網作出大量投資,以迎接輸電、配電及發電升級,才能滿足預期需求。隨著相關投資增加,公用事業公司的受規管資產基礎2擴大,對盈利預測構成上行壓力,部分公用事業公司更要上調長期每股盈利3年均複合增長率4

舉例來說:

  • Entergy的工業銷售增長率由8-9%升至11-12%,整體每股盈利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由6-8%上調至8-9%
  • IDACORP將五年資本計劃增加46%,同期的受規管資產基礎年均複合增長率相當於17%
  • American Electric Power的五年資本計劃擴大130億美元(或26%),受規管資產基礎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由7%上升至8%, 每股盈利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由6-7%增加至6-8%
  • 早前,Alliant Energy將五年資本開支計劃增加20%,受規管資產基礎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0%
  • Evergy Inc將資本計劃增加29%,受規管資產基礎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由6%上升至8%
  • Xcel Energy制定450億美元的五年資本計劃,並發現價值200億美元的額外機遇,推動每股盈利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由5-7%上升至6-8%

 

第三季/EEI更新的未來三至五年公用事業公司資本開支計劃

第三季/EEI更新的未來三至五年公用事業公司資本開支計劃

*Entergy比較於2022年分析師日公佈的2022年至2026年(估計)數據與於2024年第三季公佈的2024年至2028年(估計)數據。資料來源:Wells Fargo Securities及公司報告(截至2024年11月12日)。

上述趨勢是整個行業的共同現象,預期電力需求將有增無減。直至最近為止,公用事業負荷的預測每年增長通常都是介乎於維持不變至最多1%之間,因此現在算得上是電力需求的爆發期。我們面對的不再是2030年代才可能實現的理論,企業已經作出相應投資,並與大型科技公司、半導體企業及製造商簽訂合約。

 

參加EEI的研討會,了解公用事業行業

資料來源:首源投資(2024年11月)。

美國大選

EEI舉行研討會的日子正正是美國總統大選公佈結果後的四天,可謂正合時宜。根據我與公用事業公司的討論,他們普遍認為,當局將不會完全撤回降通脹法案5,但或會調整部分內容。考慮到較支持共和黨的州份獲得法案帶來的超過75%正面影響,公用事業公司深信法案不會全面廢除。目前,企業經營可再生能源資產的多個郡縣均位於鄉郊地區,而且傾向支持共和黨,當地正受惠於法案創造的職位及稅收。某間公用事業公司的行政總裁亦稱:「假如政府取消降通脹法案,並收回對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支持,就相當於放棄人工智能競賽」,原因是該類資產對數據中心/人工智能運作相當重要。與我交流的多間公用事業公司均表示,降通脹法案的主要風險將來自電動車、綠色氫能及離岸風能企業,這些行業剛好集中於偏藍的州份。

在投資於可再生能源的全新發電技術時,可再生能源開發商及美國公用事業公司都能享受降通脹法案下的稅務抵免。雖然我們預期有關太陽能、風能及電池技術的稅務抵免維持不變,不過在最終撥款法案立法生效前,我們應會面臨6至12個月的不明朗時期。另一方面,對營運中的現有可再生能源資產及興建中的廠房來說,他們的稅務抵免將獲得安全港條款保障,故此不會受到影響。事實上,美國最大的可再生能源開發商新世代能源(NextEra Energy)表示,其截至2029年的整個可再生能源投資計劃均在安全範圍之內。

發電資產

在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在岸佈局、製造業及電氣化發展的推動下,市場出現大量電力需求,同時燃煤發電廠持續關閉,使情況更加複雜,當前電網需要的發電量大幅增加。

儘管可再生能源發電廠陸續啟用,並承擔部分發電的重任,新式發電廠的運作卻取決於天氣/季節,以致基本負荷量遠低於原有的發電方式。有關天然氣發電的討論已從協助電網轉型,轉移到支持可再生能源發電,從而為未來的所有需求提供可靠的能源供應。近期,德州(Texas)、路易斯安那州(Louisiana)及堪薩斯州(Kansas)紛紛宣佈發展新的燃氣發電廠,預期這股熱潮將不斷燃燒。現時,Entergy、新世代能源(NextEra Energy)、DTE Energy及Evergy均在興建新的天然氣發電廠。

 

美國不同燃料的發電輸出量(太瓦時)

美國不同燃料的發電輸出量(太瓦時)

資料來源:首源投資(截至2024年9月30日)。

核能發電

核能是唯一能夠滿足能源可靠性、可負擔能力及可持續發展(即零碳排放)三大要求的發電方式。鑑於核能兼具上述條件、獲得兩黨的政策支持,而且可以完全配合大型科技企業的數據中心負荷需求,於2024年,核能發電資產的價值大幅提升。科技企業經營數據中心,是電力需求加快增長的主要推動因素,意味著核能技術提供的全天候、無碳及可靠電力供應大受歡迎。科技公司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是他們社會經營許可的一部分,他們也希望數據中心使用無碳(或至少低碳)的電力運作。

美國的公用事業公司現正研究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他們積極探討該類裝置能否幫助提高核能發電量,並節省興建傳統反應爐所需的大量時間及成本。SMR的最大電力輸出高達300兆瓦,其採用模組化技術設計,發電量較大,建築時間較短。該類反應爐更能提供全天候及可調度的能源供應,而且具有零碳排放的優勢,可以取代對燃氣發電的需求,是可再生能源的後備選擇。

近日,Duke Energy開始將SMR納入長期發電組合預測。該類反應爐將於2030年代啟用,並在2050年前逐漸取代燃氣發電。Duke選擇了於北卡羅萊納州貝柳斯溪(Belews Creek, North Carolina)興建首個SMR,其打算於2035年前部署600兆瓦的SMR,現時該處已有一座燃煤發電廠。另外,Dominion Energy亦選址維珍尼亞州北安娜(North Anna, Virginia)興建首個SMR。最近12個月,美國公用事業公司的SMR發展進程超越過去12年。未來出現的龐大需求浪潮將能減低項目發展風險,大型科技企業早就訂立購電協議,或直接買入廠房的股權。我們相信,有關趨勢可望延續。

總結

美國公用事業行業不斷增加投資,並上調盈利預測。企業將需投入資金,用作提高發電量、增加輸電量、強化電網、促進智能電網發展,以及幫助電網應付未來的更大負荷。公用事業公司不缺動用資金的機會,原本發展緩慢的行業將加速增長。目前,行業升級進行得如火如荼,風險明顯偏向上行一方!

資料來源:首源投資及公司報告(截至2024年11月12日)。

1 電力需求持續上升。
2 公用事業公司獲准用作賺取回報的公用事業資產價值,該類資產的例子包括發電資產及輸配電網。
3 每股盈利是衡量公司獲利能力的指標,顯示每股已發行普通股賺取了多少利潤。
4 年均複合增長率是指一項投資所需的每年回報率,以於指定的時間內由初始金額增長至期未金額。
5 2022年降通脹法案是拜登政府推出的重大法案,當中包括多項稅務抵免及激勵措施,旨在推動可再生能源項目的發展及應用。候任總統特朗普曾經對該項法案表示質疑。

免責聲明

本資料所載只屬一般性資料,並不包括亦不構成投資或投資產品建議。有關資料來自首源投資(「首源」)認為可靠的來源,而且在發表本資料時為準確的資料,首源並無就有關資料的中肯、準確、完整或正確作出明確或隱含的聲明或保證。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 首源、其任何聯營公司、任何董事、主管人員或僱員概不就任何因使用本資料而直接或間接引致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本文對具體證券的提述(如有)僅供說明用途,不應視成建議買賣有關證券。本文提述的所有證券可能或可能不會在某時期成為基金組合的部份持倉,而持倉可能作出變動。

本資料僅供一般參考,並不可視為提供全面的資料或特別建議。本資料所述意見為發件人在發表報告時的觀點,並不一定為 首源的觀點, 並可隨時予以修訂。本資料並非銷售文件,且不構成投資建議。未取得具體的專業意見前,任何人士不應依賴本資料內容,及/或有關資料所載的任何事宜為行事基礎。未經首源投資 預先同意,不得複製或傳閱本資料的全部或部分資料。本資料只可於符合相關司法管轄區的適用法例下使用及/或收取。

於香港,此資料由首源投資(香港)有限公司發行,並未經香港證監會審閱。於新加坡,此資料則由首源投資 (新加坡) 發行(公司註冊號碼: 196900420D)。 此廣告或資料並未經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審閱。

首源投資,首域盈信資產管理,盈信投資,RQI Investors 及 Igneo Infrastructure Partners 是首源投資 (香港)有限公司的商業名稱。首源投資 (註冊編號 53236800B),首域盈信資產管理 (註冊編號 53314080C),盈信投資 (註冊編號 53310114W) ,RQI Investors (註冊編號 53472532E)及 Igneo Infrastructure Partners (註冊編號 53447928J)是首源投資 (新加坡)的商業部門。首源投資 (香港)有限公司及首源投資 (新加坡) 是首源投資投資管理業務的一部分,該公司最終由全球金融集團三菱日聯金融集團 (“MUFG”) 擁有。首源投資在不同司法管轄區內有多間公司。

MUFG 及其附屬公司對本資料包含的任何聲明或信息概不負責。MUFG 及其任何附屬公司均不保證本資料中提及的任何投資或公司的業績或履行償還資本。本資料中提及的任何投資並不是對MUFG 或其附屬公司的存款或其他負債,而投資存在投資風險,包括收入和資本損失。